近日,科研人員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現3個大型真菌新物種,分別為極白無鎖革菌、粒狀粉孢革菌和海南粉孢革菌。此外,努里格環紋炭團菌、近亮環紋炭團菌和綠層環紋炭團菌3個中國新記錄種也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被發現記錄到。 極白無鎖革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供圖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研人員朱安紅介紹,極白無鎖革菌是在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8月8日,國內現存食用菌相關企業94.65萬家。注冊量方面,2024年全年注冊食用菌相關企業17.49萬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冊8.66萬家。存量方面,從經營時間來看,成立年限在1-3年的相關企業最多,占比36.21%。從注冊資本來看,食用菌相關企業多為輕量級企業,其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的相關企業最多,占比44.58%。從地區分布來看,食用菌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占
據發布視頻的這名網友介紹,這顆長“白色蘑菇”的芒果,是幾天前在地里采摘芒果時意外發現的。對此,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食用菌專家、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楊梅表示,芒果上生長的是裂褶菌。至于菌類為何會在芒果上生長,楊梅進一步解釋,芒果長菌部位已發生碳化,再加上芒果本身的營養,在外界環境條件適宜時,菌類就有可能在此“安居”并長出實體。該網友發布視頻后,有網友調侃將芒果上的“野生菌”拿回家養大了吃。有不少網友還
“菌子+酒”,這對跨界組合以意想不到的姿態闖入酒業,一杯菌酒悄然從高原密林走向全球餐桌。011年,白松黑露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創始人曹旭在西班牙偶然發現當地有松露泡酒傳統后,帶領團隊琢磨起了菌酒,聯合昆明理工大學研發出專利提取液技術,解決了傳統工藝中菌味易流失、酒質不穩定的難題,實現了菌香的精準留存。此后的10年間,曹旭先后到國內外學習并了解松露特性和文化,調查研究松露的市場需求和消費習慣,最
近日,多所高校陸續發放2025年高考錄取通知書,有學生發帖稱吉林農業大學推出可食用的錄取通知書。通知書上標注“采用我校菌物學李玉院士團隊研發的新型菌物紙張制作”。學生將錄取通知書當作“食材”用于制作“小雞燉蘑菇”,引發網友熱議。吉林農業大學招生辦工作人員表示,錄取通知書內頁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帶領菌物科學與工程團隊研發的“蘑菇紙”,主體不可食用,僅附帶的由蘑菇菌絲制成的紙張可食。
夏日的申城,荷花正艷,瓜果飄香,蟬鳴嘹亮,螢火蟲在夏夜里靈動穿梭,處處洋溢著蓬勃氣息。在青浦區練塘鎮東莊村的“魔幻森林”里,另一番生機同樣動人——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耐高溫食用菌新品種豬肚菇,正依托林下栽培模式,在溫潤的環境中悄然生長,為這片森林增添了別樣的活力。這一成果不僅為夏季市民“菜籃子”增添珍稀食材,更突破性地解決了上海林下經濟高溫季“斷檔”難題,為華東地區“林菌共生”生態農業模式開辟新
近日,福建古田縣科興食用菌研究所歷經技術攻關成功實現珍稀食用菌——花臉香蘑的外省引種與試種。這一成果不僅填補了閩東地區紫色食用菌人工栽培的空白,也為當地餐桌增添了一味兼具顏值與營養的山珍佳品。花臉香蘑俗稱“花臉蘑”“紫晶蘑”,因菌蓋邊緣呈現獨特的淡紫色水浸狀花紋而得名,野生資源多分布于內蒙古、黑龍江等高海拔地區,產量稀少。其子實體通體覆蓋夢幻的紫羅蘭色,被譽為蘑菇界的“紫霞仙子”。此次引種借鑒雙孢
作為世界熱帶雨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海南熱帶雨林因植被豐富、溫濕適宜而成為“天然菌種庫”。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設立以來,這個“蘑菇王國”中的神秘成員不斷現身,至今發現50多個大型真菌新物種。截至目前,海南也已累計記錄大型真菌1000多種。“海南這片雨林是蘑菇的‘寶藏之地’!”海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曾念開團隊,已發現并正式發表了祝良粉孢牛肝菌等110多個蘑菇新物種,
版權所有 2021 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15476號
本網站所有產品的創意策劃及內容的審核發布均由江蘇星天下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全權負責。
本網站產品圖片或內容僅供參考,請以產品實物為準。